<strong id="cmcbs"></strong>
  • <th id="cmcbs"></th>
      <s id="cmcbs"><acronym id="cmcbs"><listing id="cmcbs"></listing></acronym></s>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能源資訊 > 太陽能資訊 > 正文

        橫店東磁狂砸100億“追光”,光伏行業先進產能永不過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2-02 12:08:52   來源:新能源網  編輯:全球新能源網  瀏覽次數:328
        核心提示:2022年12月02日關于橫店東磁狂砸100億“追光”,光伏行業先進產能永不過剩的最新消息:磁材龍頭橫店東磁拋出100億元光伏電池投資計劃。11月29日晚,橫店東磁公告稱,擬在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設立子公司并分步投資年產20GW新型高效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這一
        ?

        磁材龍頭橫店東磁拋出100億元光伏電池投資計劃。

        11月29日晚,橫店東磁公告稱,擬在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設立子公司并分步投資年產20GW新型高效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這一投資堪稱“豪邁”。

        要知道,該公司2021年全年的凈利潤僅為11.2億元,本次項目投資額相當于去年全年凈利潤的近9倍,也超公司上市17年以來凈利潤總和。那么橫店東磁為何要進行如此大手筆的投資?

        01

        行業“內卷”愈演愈烈

        事實上,橫店東磁并非首家如此大手筆“追光”的上市公司。

        在行業高景氣度的背景下,近年來光伏賽道變得愈發擁擠。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跨界到光伏行業,預計總投資達千億以上。

        其中有養豬的正邦科技,有主營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有生產耐磨材料的華民股份,還有做乳業的皇氏集團……或是收購、設立光伏公司,或是投資新建光伏項目,不約而同的扎堆進入光伏行業。

        觀察來看,這些新玩家極少選擇光伏上游原材料端,大多扎堆于產業鏈下游,如乳企皇氏集團跨界光伏電池片、豬企正邦科技跨界光伏發電領域、寶馨科技跨界光伏異質結。

        這主要是因為光伏上游是重資產投資,屬于“技術+資金”雙密集型產業。若新玩家選擇從光伏制造端進入,則要做好十年以上長跑的準備,不僅需要資本支持,還需要工藝技術爬坡和良好的成本最小化,才能沖出重圍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

        而下游行業技術門檻相對較低,與普通的電子、五金、塑膠、化工等行業產生交叉,不僅沒有特別的技術壁壘,相對利潤水平更高,且技術迭代更新快,這些后入局者往往沒有歷史包袱,如果一開始就采用新的技術,甚至還有后發優勢。

        隨著這些公司的加入,行業內卷也逐漸嚴重。一方面,產能規模的大小影響著競爭關系的動態變化;另一方面,享受著馬太效應的頭部企業,并不甘心在行業格局劇烈變化之際居于人后。

        基于此,隆基綠能、通威股份、TCL中環、合盛硅業、東方日升、上機數控、特變電工等光伏產業鏈龍頭公司也紛紛宣布大手筆投資計劃,光伏“一體化”成為主流。

        隨著光伏行業頻現跨界的熱鬧局面,同樣引發行業整體發展的隱憂。目前大量上馬的光伏項目將會在兩三年內集中投產,屆時同質化競爭可能會引發不計成本的價格戰,這種現象在很多領域都曾發生過,快遞行業的價格戰還歷歷在目。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還曾公開表示,需要警惕部分環節的產能過剩,以及產能擴張之后的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問題。

        此擔心并不多余,畢竟只要是人能造出來的東西,都會出現過剩。按照目前的產能規劃及趨勢發展,供大于求是一種大趨勢。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顯示,預計在2025年光伏裝機量大約在270GW至330GW,多晶硅需求在97萬—119萬噸,而硅片的需求預計在324GW至368GW,光伏電池需求量將達到301GW至368GW,光伏組件需求量將達到279GW至341GW。

        而從目前各行業的預計產能來看,截至2025年多晶硅產能預計將達到190萬—300萬噸,硅片在2023年預計產能就將達到600GW至800GW,光伏組件2025年產能將達到360GW至450GW,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當前硅片賽道內卷嚴重,未來一定會遭遇洗牌。橫店東磁如若不推進大擴產,或許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加大投產說不定還能趟出一條路來。

        02

        先進產能永不過剩

        縱觀國內光伏行業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從第一批光伏龍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破產,到漢能集團黯然退市,再到隆基綠能、通威股份等新龍頭崛起,光伏行業曾多次上演產能擴張潮、產能過剩等。

        按照歷史經驗來看,先進的產能永遠不會過剩,那些高耗能的,不能夠及時升級迭代的產能最終要被市場淘汰。所以,未來可能看到行業產能過剩,同時也有企業繼續擴張。

        對于光伏產業來說,降本增效是永恒的主題。眼下P型電池技術PERC量產已逾5年,量產轉換效率達23.5%,接近24.5%的理論極限,非硅成本后續優化空間有限。

        繼PERC電池實現普及并逐漸接近其理論極限后,更高轉換效率的N型電池技術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被認為是必然,TOPCon、HJT、HPBC為代表的新型電池技術受到更多關注。

        基于目前的效率、成本測算,TOPCon是N型里面最具優勢的,平均量產轉換效率處于24.5%—25.0%之間,具備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性價比,并且能承接原有PERC產線改造升級。

        從投資成本看,1GW TOPCon電池的新建成本大概2億元左右,而換到HJT大概要4億元左右。若從PERC電池改造成 TOPCon的話,大概只需要5000萬~8000萬即可。

        這也就決定了TOPCon電池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行業主流,因此橫店東磁選擇加大N型TOPCon電池產能布局。

        該公司認為此舉措不僅有利于搭建更完善的產品梯隊,還可促進公司光伏產業的降本增效,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N型TOPCon技術具有較大的優勢,但它只是中間路線,是否值得所有行業參與者一起去推進N型硅的大擴產還存在變數。光伏電池產線的投資額很大,如果技術路線押錯寶,企業可能因此而喪失競爭力。

        同時,盡管N型TOPCon技術和HJT技術將成為電池技術的主流,但明年不排除P型硅在某些電池上能夠保持一定的性價比優勢,P型還是會在一定時間內占據市場的主流地位。

        總得來看,光伏行業粗獷化發展的時代將逐漸被集約化、高技術化所替代,未來光伏行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

        而對半路轉向光伏賽道的橫店東磁而言,如果不推進大擴產,或許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加大投產說不定還能趟出一條路來。

        - End -

        原文標題:橫店東磁狂砸100億

        ?

        [ 行業資訊搜索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猜你喜歡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陽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陽光自動追蹤系統設計方案 太陽能照明原理組成及控制系統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聯系我們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_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_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_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strong id="cmcbs"></strong>
      1. <th id="cmcbs"></th>
          <s id="cmcbs"><acronym id="cmcbs"><listing id="cmcbs"></listing></acrony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