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cmcbs"></strong>
  • <th id="cmcbs"></th>
      <s id="cmcbs"><acronym id="cmcbs"><listing id="cmcbs"></listing></acronym></s>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能源資訊 > 節能減排資訊 > 正文

        運用“上海碳”重估資產價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10-28 19:04:57   來源:新能源網  編輯:全球新能源網  瀏覽次數:975
        核心提示:2022年10月28日關于運用“上海碳”重估資產價格的最新消息:??繼“上海金”、“上海油”之后,“上海碳”正逐步為社會所接受,通過市場化的路徑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撰文:聶利彬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業務創新部副部長王璟珉 山東財經大學中國
        ?

        ??繼“上海金”、“上海油”之后,“上海碳”正逐步為社會所接受,通過市場化的路徑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撰文:

        聶利彬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業務創新部副部長

        王璟珉  山東財經大學中國國際低碳學院執行院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安排,碳定價是通過市場化路徑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截止到今年4月,全球共有68種碳定價措施,其中碳稅類共計36種,碳交易類共計32種。碳定價的核心邏輯是通過為碳排放定價,體現出資源的稀缺性,實現外部效應的內部化。無論是碳稅還是碳交易,都具備這種功能,且兩種措施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前者源于“庇古稅”,后者源于科斯的產權理論。

        土地、勞動力、資本,是傳統經濟學下的生產要素,后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等逐步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這些生產要素在生產交換過程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價格體系。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升溫,生態承載力、碳排放變的更為稀缺,碳定價制度推出后,碳排放逐步成為企業新的生產要素,并被企業納入到成本收益核算中。

        歐盟碳交易市場自2005年運行以來,從最初的每噸碳排放配額幾歐元,到今天的幾十歐元,企業生產成本逐步提升,客觀的反映了真實的生產成本。ESG投資、碳邊境調節稅等措施,都是通過制度設計將碳排放的成本納入到企業的成本效益核算中。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交易中心設在上海,“上海價格”的新成員——“上海碳”正式推出。截止到目前,市場整體有序運行,價格平穩波動。全國碳市場的上線意義重大,不僅彰顯了我國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決心和毅力,同時也是推動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一項重要經濟制度安排。更為重要的是全國碳配額價格為各類資產的重新定價和風險評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上海碳”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2021年12月,上海有色網推出低碳鋁這一新的品種,該產品的定價直接與全國碳配額每日收盤價掛鉤,目前已有多家企業采用這一價格進行結算。2022年9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聯合推出清潔氫價格指數,該指數同樣與全國碳配額每日收盤價掛鉤。此外,一些產業基金在投資過程中,已逐步將項目碳排放評估、碳減排量收益等納入財務測算中。繼“上海金”、“上海油”之后,“上海碳”正逐步為社會所接受,通過市場化的路徑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隨著碳定價制度的不斷完善,重估能源、大宗商品等資產的價格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充分發揮碳定價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體現碳排放的稀缺性。

        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企業要扭轉管理理念,從管污染物向管資產轉變,不斷提升碳排放效率,把碳排放納入到資產定價中,重新評估資產的價格,尤其是化石能源等高碳類資產,納入碳排放因素后,其真實的收益可能會下降,而綠氫等新能源類項目,納入碳減排量收益,其收益則會適度增加。這也是碳定價制度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推動能源結構調整。

        重估資產價格,有助于應對包括歐盟碳邊境調節稅以及企業下游客戶的碳需求,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隨著全國碳市場的擴容,以及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上海碳”將為資產的評估提供更為合理的依據。

        項目碳排放評估正逐步成為新項目投資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2020年出臺的《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探索設立以碳減排量為項目效益量化標準的市場化碳金融投資基金。鼓勵企業和機構在投資活動中充分考量未來市場碳價格帶來的影響。

        2021年3月正式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明確要求年排放超過3000噸的項目開展綠色投資評估。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要求被投項目方提供碳排放或碳減排評估報告,以便真實的核算項目的收益率。這些工作的開展,均需要一個合理的碳排放價格作為參考依據,而“上海碳”充分滿足了這一市場需求。

        重估資產價格,量化碳排放風險,是發展場外碳衍生品的重要基礎。相比于歐洲的成熟碳交易市場,目前我國的碳交易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僅有現貨交易,缺乏各類衍生品,一方面不利于企業通過場外市場對沖風險,另一方面不利于價格發現,體現真實的邊際減排成本。

        在碳期貨等衍生品尚未推出前,場外期權、跨品種套期保值等傳統的金融工具將為企業對沖風險提供新的路徑。在國內碳交易試點期間,部分企業做了探索,并開展了試點,但受制于整體市場環境影響,未能形成規?;?、標準化的產品。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后,企業的相關需求逐步釋放,這也為場外產品的推出提供了新的動力?!吧虾L肌睂轱L險量化和產品定價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無論是對各類資產價格重新評估,還是對項目投資收益進行重新的測算,都離不開碳排放數據,與其他的生產要素不同,碳排放主要是以數據的形式加以體現,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數據將成為各項工作的基礎。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充分體現出數據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就變得尤為重要。搭建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成為未來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開展資產評估、碳資產管理、碳金融創新、節能技改的重要載體。

               原文標題 : 碳見 | 運用“上海碳”重估資產價格

        ?

        [ 行業資訊搜索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猜你喜歡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推薦圖文
        2012年節能減排工作壓力驟增 能源管理體系百科
        我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發展狀況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
        ?
        網站首頁 | 聯系我們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_18禁裸乳无遮挡啪啪无码免费_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_亚洲韩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strong id="cmcbs"></strong>
      1. <th id="cmcbs"></th>
          <s id="cmcbs"><acronym id="cmcbs"><listing id="cmcbs"></listing></acronym></s>